大成館微型積木開發與推廣計畫
盧114001
大成館微型積木開發推廣計畫
計畫基本資料
| 計畫名稱 | 大成館微型積木開發推廣計畫 |
|---|---|
| 產品名稱 | 中國文化大學大成館微型積木禮盒 |
| 計畫主持人 | 江益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盧毓駿建築暨都市設計研究中心) |
| 研究員 | 張敏慎 |
| 協力廠商 | 友可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
| 專案網站 | brick.pccu.edu.tw |
| 經費規模 | 總預算新台幣 1,500,000 元(由研究中心全數自籌) |
| 量產規劃 | 第一批量產 3,000 套,預計 2025 年 9 月下旬交貨;後續籌備第二棟館樓之開發。 |
| 合作模式 | 研究中心統籌設計、文化詮釋、研發與推廣;與協力廠商合作生產,結合校友/產業資源。 |
一、計畫背景
中國文化大學大成館由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創系主任 盧毓駿教授 於 1963 年設計,象徵創校理念「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為延續大成館之文化精神,並以設計創新推廣校園特色建築,校方委託盧毓駿建築暨都市設計研究中心開發「中國文化大學大成館微型積木禮盒」,作為文化資產再詮釋與產學合作推廣的重要專案。
二、計畫目的
- 文化資產再詮釋:以積木模型重現大成館,傳遞校園建築之歷史與精神。
- 教育推廣:作為建築教育與推廣教材,培養大眾對文化建築的認識。
- 商品化應用:結合設計與產業資源,開發具市場潛力之校園文創產品。
- 校友凝聚:藉由產品推廣深化校友與母校連結,共同見證發展歷程。
三、合作模式
- 研究中心:統籌產品設計、文化詮釋、研發與推廣,並負責整體經費規劃。
- 協力廠商:與 友可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合作完成設計優化與量產製程,確保品質。
- 資金來源:總預算新台幣 200 萬元,由研究中心全數自籌;兼顧產學合作與校友資源整合。
四、專案進度與成果
- 研發推廣:2024 年啟動研發;2025 年完成設計定稿與生產合作。
- 第一批量產:共計 3,000 套「中國文化大學大成館微型積木禮盒」,預計 2025 年 9 月下旬交貨。
- 上架與宣傳:透過專案官網 brick.pccu.edu.tw 展示推廣,擴大社會與國際能見度。
- 後續規劃:籌備第二棟校園代表性館樓之微型積木禮盒開發,擴大系列化文創產品。
五、呼應研究中心預期成果
- 深化學術研究能量:以模型研發與歷史建築詮釋,支持文化資產保存研究。
- 建立產學合作示範案:完成「中國文化大學大成館微型積木禮盒」設計與上市,作為建築文創商品化範例。
- 推動知識交流與社會影響力:以校園特色建築推廣至社會與國際,強化品牌能見度。
- 培育專業人才:提供學生參與研發與推廣之實務場域,落實學以致用。
- 承襲盧毓駿教授理念:將「天人合一」設計精神轉化為具象化產品,回應教育、文化與永續挑戰。
六、效益展望
- 完成「中國文化大學大成館微型積木禮盒」開發與上市,建立校園建築文創商品化範例。
- 增進學校、產業與校友三方互動,形成永續合作模式。
- 提升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品牌形象,推廣至社會與國際。
Yi-Chang Chiang 設計的 大成館積木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