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講座] 文化建築大師講堂

[講座] 文化建築大師講堂圖片

文化建築大師講堂說明書

一、講堂緣起

「文化建築大師講堂」是一系列以建築、人文與永續未來為核心的主題演講,透過沙龍式的分享方式,探討建築與都市設計在AI時代下的新思維、新實踐與新倫理。講堂由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文化建築 CCU-AUD)主辦,並由文化建築系所友會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盧毓駿建築暨都市設計研究中心協辦,集結十個前瞻性主題,邀請各界具影響力的講者與觀眾共構一場關於空間與社會、環境與感知的深度對話。

二、計畫目標

  • 建立文化建築之公共論壇品牌,拓展社會影響力
  • 提供學生跨域學習與產學連結機會
  • 凝聚系友、業界、師生與民眾參與的場域
  • 發掘未來講師與產學合作對象,厚植發展能量

三、活動形式

  • 每學期 5 場,共一年 10 場
  • 每場邀請 1 位具代表性的講者(國內或國際)
  • 每場 30 分鐘演講 + 30 分鐘互動討論
  • 活動地點:詳沙龍空間說明
  • 開放師生、系友、產業界及一般民眾參加

四、講題摘要

  • 建築說故事:從文化脈絡切入空間設計的未來
    建築不只是形式,更是文化的容器。透過敘事設計,我們得以重新找回人與場所的深層連結,讓每一個空間成為記憶與身份的延續。
  • 與城市共呼吸:永續都市更新的轉型契機
    都市更新不應只是拆除與重建,更應成為文化、社區與生態重生的契機。本講題聚焦社區參與與永續設計如何為城市注入新生命。
  • 淨零時代的智慧建築,AI能讀懂空間嗎?
    在AI與BIM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智慧建築不再只是節能系統,更是理解使用者行為的空間夥伴。本講題探索建築如何與科技共演未來。
  • 室內不只是房間,更是健康體系
    我們每日身處的室內空間,正深刻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本講題從空氣品質、建材選擇到光線與動線,揭示室內療癒設計的整體觀。
  • 機器塑造美學:當數位製造與設計對話
    數位製造正改變建築構築方式與設計邏輯,讓設計不再受限於工藝與預算。本講題介紹創新製造如何成為空間實驗的新媒介。
  • 綠色不動產:當永續成為商業核心
    綠建築與ESG導向的開發模式,正在形塑新一代不動產價值觀。本講題探討綠色租售、市場信任與碳足跡如何轉化為資本與影響力。
  • 記憶不是消失,是藏在牆裡——建築典藏與城市記憶
    每一棟老建築,都是一本城市記憶的敘述文本。本講題聚焦文化建築保存、數位典藏與敘事空間重構之間的關係。
  • 跨界想像:人文 × 建築聯手打造感性空間
    當文學、藝術與建築交織,空間不只是使用,更是感知與情感的延伸。本講題探討跨學科創作如何打開空間的感性維度。
  • AI為設計加溫?淨零與感官體驗的未來場域
    當人工智慧結合永續技術與感官設計,空間不再只是功能體,而是情境生成器。本講題從數據生成到感官劇場,想像未來建築的新溫度。
  • 從社區出發:以小見大翻轉都市更新
    微觀參與的價值正在改變大型都市政策的敘事。本講題強調以社區記憶、居民關係為核心的都市更新策略。

五、講者設定

本系列沙龍講座邀請橫跨建築、人文、設計、社會、科技等領域的具社會影響力講者,他們可能為:

  • 設計師、建築師、學者、策展人、創業者、文化工作者、作家等名人
  • 曾於大型論壇、TEDx、建築展、出版或影視媒體上公開發表
  • 具備演講魅力與敘事能力,能以實務經驗與理論觀點啟發觀眾
  • 講者名單將於活動前公布,並根據主題邀請具備相對研究與實踐背景之代表人物,營造跨界知識對話與深度共鳴。

六、沙龍空間

「文化建築大師講堂」將以沙龍式空間作為核心場域,呈現親密對話與深度互動的演講形式。此類空間具備以下特質:

  • 容納 20~80 人,適合講座、對談與展演結合
  • 空間氛圍溫潤、具文化氣息與視覺設計感
  • 可配合主題進行布展、影像放映與小型展演
  • 空間形式包括:書店、咖啡廳、藝廊、設計實驗場域或老屋再生空間等,將依各主題與講者特性進行適配安排。

七、講師邀請

  • 具高度實務經驗、跨域整合能力或文化貢獻者
  • 無講師費(比照 TED 模式),提供交通住宿補助與講者紀念品
  • 可提供講座授權影片供公開分享者為優先

八、成果應用

  • 活動全程攝錄並剪輯,發布至系所官方 YouTube 頻道與社群平台
  • 每位講者建檔成「文化建築大師資料庫」
  • 編撰年度講座選輯手冊,作為教育與行銷素材
  • 提供深耕計畫成果報告使用

九、預算規劃

項目 單場經費(NT$) 年度總計(10場)
講師差旅與交通補助 5,000 50,000
講座場地佈置與行政人力 8,000 80,000
宣傳設計與社群投放 5,000 50,000
茶點與接待 4,000 40,000
講者感謝狀與紀念品 3,000 30,000
攝影錄影剪輯與字幕後製 15,000 150,000
影音上架與平台維運 10,000 100,000
專屬視覺設計(TED式舞台風格) 10,000 100,000
小計 60,000 600,000

十、預期效益

  • 提升本系品牌能見度與媒體曝光度
  • 擴展跨域資源連結,為系所注入外部資源
  • 為產學合作、國際交流與招生鋪設基礎
  • 發掘具潛力之新創與未來合作夥伴